Posts Tagged ‘school’
Shenzhen Shenshan High School 深圳深汕高级中学
August 15, 2020
深圳深汕高级中学规划设计 深汕高级中学位于广东省深汕合作区赤石片区望鹏大道以西,场地内外多为山林和田地,条件特殊且自然和生态环境极好。校园用地被一条规划河道分成了东西两个区域,东区多为山地,场地内最大高差接近30米;西区地势平坦且与赤石片区主城区相邻,东西两区隔河相望。校园东西两区总用地面积为100472平方米,需建设总面积约为110000平方米、60个班/3000学位的高级中学校舍。 深汕高级中学整体校园规划通过“枝杈”型的建筑布局方式将东西两个场地结合成一体。其中“枝杈”为教学单元和宿舍单元,每个教学单元通过作为公共活动空间的“茎干”联系在一起。“枝杈”形成了7个连续的院落,教学单元的首层架空从而将这些院落联系起来。学校规划了四个教学组团和一个宿舍组团,其中三个高中教学组团位于西侧平坦地块内,国际教学组团和宿舍组团位于东侧场地的南北两端,每个组团均有面对城市的界面和出入口。整个校园的主入口设置在场地南侧道路,次入口面临场地西北侧道路。 面对极好的自然条件,本案设计在最大幅度保留场地内山体和树木的情况下,采用了“根茎”和“枝杈”的规划方式,通过山体的形态、等高线的转折和场地轮廓的限定确定一个有机的建筑布局方式,充分利用山体、河流等自然环境,创造一个梯田般的多层次生态校园。除了场地内的山体与河道景观之外,每一个教学枝杈的末端和连接处都是空中的小花园,每一个教学组团的屋顶也都是屋顶绿化。校园的公共空间布置在教学组团的架空层,以及将连接教学组团的主轴放大而成的多层平台中, 它是多样、开放并且连续的。学生可以感受到学校是属于他们的场所, 这里不但有自我拼搏,也可以释放自己,更鼓励成长过程中的自我管理。连接每个教学区的开敞平台,不但承载了必要的交通功能,也给学生们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活动空间,可以奔跑和交流,给人带来想象力和惊喜。本设计力求通过合理结合与把握空间策略和校园机制,在一个低密度、郊区化的自然环境里,创造一个自给自足的校园学习和生活的“微型城市”。
2020 | ARCHITECTURE规划和建筑设计 | Tags: horizontal, school
Shenzhen Guiwan High School深圳桂湾中学概念设计
June 12, 2020
桂湾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位于四单元的东北角,周围地块平均容积率6.9,均为一百米以上的超高层。由于400m标准跑道占据了退线之后的一半场地,因此操场层上方的教学区被布置在场地北侧,从南到北依次是行政办公、小学部和初中部,通过两条宽窄不同的空中连廊连接。在建筑入口处,学生从城市道路平层进入校园,或上到操场层进入教学区。 操场层抬升至+6m ,操场层以下为入口架空、公共活动、图书音乐、风雨操场等功能;操场层以上为教学用房,教师宿舍在场地最北侧建筑的屋顶架空层之上,避开对学校常规教学活动的干扰。总体布局中我们将大量的学校功能空间和辅助空间放置在了操场平台以下的两层空间中,所以如何将光线和流动空间引入地下,并使之具体符合中小学生的舒适使用体验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基于剖面关系而产生的垂直庭院成了本案的主要设计概念之一。我们借鉴了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常用处理方式,通过局部斜向的楼板将光线引入地面以下,从而产生了多层次的垂直庭院和架空层中水平向的流动空间。此外,屋顶架空层和屋顶绿化的使用也在空中形成了若干小花园和活动平台。入口架空层从主入口广场平层进入校园,学生从该层的各个楼梯间进入上层教室,此外, 架空层内还有图书馆、舞蹈音乐教室等公共活动空间,并依靠大台阶与地下层的食堂、风雨操场和上部的操场层紧密联系,架空层在功能布局和空间使用上连接学校的各个部分, 在本设计中发挥着校园路由器的功能。同时,架空层还产生了许多建筑内外的丰富休闲和活动空间,给校园空间增加了趣味性。
2020 | ARCHITECTURE规划和建筑设计 | Tags: education, school
Beijing Qinglongqiao Primary School 北京青龙桥小学
October 12, 2016
青龙桥小学改造 青龙桥小学校舍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真武庙,学校用地的南侧为沿护城河绿化带和真武庙路,学校的东侧和北侧为真武庙五里和六里住宅区,西北侧为融泽府高层住宅区。现状校舍总用地面积8642平方米,现有建筑8栋,建筑从一层到四层不等,总建筑面积为6600平方米。根据任务书要求,本项目拟将青龙桥小学改造成为一个20班规模、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新型小学,并且可以满足新型学校的独特性办学特点,并为新型办学思路提供很好的辐射和培训样板。现状校舍建筑紧压红线,可开发空间非常有限,并且由于校园的西侧和北侧离现有住宅区非常近,所以还应当充分考虑到改造后校园与住宅区之间的相互影响。 根据任务书要求,青龙桥小学场地上现有6、7、8三栋建筑将被拆除,替换成新建的体育馆、小剧场和食堂,以满足新型小学的文体教学和健康就餐要求。同时,因为原有主立面建筑为外廊式教学楼,改造设计需要将原有的室外走廊变成室内空间的同时,考虑该立面作为主立面的形象效果。在面对这一组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然而建筑的内外空间层次相对简单的校舍建筑,本案的改造设计首先从对校园空间的整理上开始着手。 1,多层次室外活动空间作为整合手段 在室外空间整理上,我们通过一个二层连廊的引入,沿建筑群内侧连接了每一栋教学楼。水平空间关系上,连廊的一侧是学校操场,一侧连接渗透到各个教学楼内部,创造了从公共空间的核心——操场到建筑室内逐步发散的一个“公共——半公共”空间序列。 在垂直空间关系上,首层的连廊作为操场和教学楼之间的过渡媒介,创造了多一个层次的活动空间,连廊与建筑之间有小花池进行点缀,连廊与操场之间利用现有的高差设计出了可供小学生课间休息的座椅等交往空间;二层的连廊扩大了非地面层的活动场地,并且通长的连廊一侧与新建餐厅的屋顶活动平台和屋顶球场连接,另一侧与一号楼的屋顶花园连接,极大地增强了校舍东西两侧屋顶活动场地的使用效率。 2,内部流线打通串联各个功能区域 在建筑内部空间整理上,我们将校舍建筑内部流线打通串联,形成一个清晰的、连接所有教学楼的交通干线,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了垂直交通核。这种方式方便了冬季和雨雪天气下师生的使用,连续的内廊也可以在保证各个建筑均好性的同时,带来更多的室内课间活动空间。 首层和二层的内外廊作为交通和交往空间的使用相辅相成,三层和四层的内廊与屋顶花园连接,屋顶平台之间又通过室外楼梯互相联系,形成一个开放的空间回路结构。 通过对校舍建筑群的内外空间整理,新的动线也串联了不同的功能分区:除了南向房间的常规教室之外,我们还分配了很大比例的音乐、美术、书法、劳动、科学等等课程的专用教室,教学楼每层的教室对面也布置了相应数量的室内和半室外课间活动区,有的活动区与室外连廊直接相连。餐厅和文体楼布置在西北侧的新建建筑内部,餐厅的规模不但能够满足师生分时段就餐需求,还可以承担非正式的学生活动、讨论和庆典功能。从餐厅一侧的大楼梯往下,便是文体区,这里有标准大小的篮球馆、攀岩墙、舞蹈训练房和一个满足200人使用的小剧场。地下一层的文体区通过天光、下沉庭院、玻璃隔断等方式直接或者间接采光,并通过设计手法的处理增强空间的文化活动和体育运动氛围,使之具有符合当今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朝气和活力。 综上所述,在青龙桥小学改造设计中,我们从项目的背景、可实施性要求、学校校舍和环境现状等角度出发,通过对国内外小学教育趋势和教育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研究,力图从符合本案的新型教学体系所需求的室内外活动空间出发,避免传统改造项目的大拆大建,而是转换了思路,以师生的使用、以多层次的空间塑造为设计出发点,通过对校园室内外空间和流线整理和对新型教学所需的功能空间布置,创造了一个新颖、活力、舒适的校园空间设计。